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面向未来,我们要有新思路,要重新认识文化生态、文化生产、文化传承形势。梁子湖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将这些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和战略资源更好地加以保护、挖掘、研究、开发、利用,如何将结合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综合经济优势和文化品牌优势,如何顺应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课题。为推进新时代梁子湖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结合梁子湖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展实际,提出以下“六个一”建议:
1.制定一篇规划,全面部署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编制梁子湖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注重二者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规划的制定要高起点,借助“智库”力量,广泛吸收人民团体和文化社团参加,坚持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性,形成产业支撑。
2.培育一种基因,推进地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习近平多次在讲话中使用“文化基因”“精神基因”等词语来描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基因承载着灿烂文明,延续着历史文脉,维系着民族精神。为此建议梁子湖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加强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工作,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址保存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对省级文保单位(瓦窑澥窑址、太白港桥、柯坟山窑址、金盆垴遗址、张家楼房(鄂南军事指挥部旧址)、胡家老屋)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保护“一处一策”档案,构建区政府、镇政府、村委会、管理人员四级文物安全责任体系。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加大文物保护法规和文物知识的宣传力度,对群众进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
3.打造一个品牌,精心做好文化包装。挖掘做大梁子湖渔文化,做好梁子岛相关传说景点的文化包装,开发穿花龙舟、渔歌渔号、牌子锣、采莲船、玉莲环等相关习俗观摩,不断丰富梁子湖旅游文化内涵。放大张裕钊文化品牌效应,继续指导张裕钊文化园申报省“一县一品”项目,围绕“张裕钊书法”等文化品牌,探索文艺与市场结合的新途径,推动张裕钊竹刻字、布贴画、麦秆画等地方文艺品牌与社会资本融合做大做强。放大梁子湖“楚剧之乡”品牌效应,开展梁子湖戏曲文化资源调研,摸清家底,借鉴先进,找准方向,提供对策建议。
4.开展一大创新,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合理利用梁子湖区“玉莲环”、“穿花龙舟”“麦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梁子湖区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旅游项目。将民间工艺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转化为道德文化元素和特色文化元素,再将这些元素注入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文化产业来打造。制定长远规划,争取上级支持,结合全区较有规模的农家乐或是农业基地开发一批接待服务型、农事参与型的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型基地,对接武汉城市圈各个俱乐部,为俱乐部会员提供参与性强的种植、采摘、耕作、加工等自助农事活动,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形成源于乡村而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
5.加大一项支持,助力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依托梧桐湖、东湖高新项目,通过各方争取加强招商引资,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推动特色园区建设。选择、包装一批重点文化经济开发项目对外推介,实施一批文化经济重点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文化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扶持促进广告、文艺、体育比赛等文化体育产业的开发,鼓励引导民间文艺团体的市场化运作,形成多家有规模的文化企业。制定文化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包括文化和生态旅游发展投资政策,对文化社团组织的扶持政策,文化作家的培养激励政策等。
6.建立一支队伍,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全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加强基层文化工作力,做实镇综合文化站。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在全区挑选一批热爱文化事业且有一定专业能力的人士建立文化志愿服务队,构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和民间互助相衔接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组织文化下乡、文化辅导、活动策划等各项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