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枢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发展多式联运应遵循“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协同配合”的总体思路。遵守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原则,实现港口、车站、机场的快速有效的连接方式。
(2)注重交通基础设施的高度融合。政府应注重加快完善物流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审批中的土地均衡指标;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以建立产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中长期贷款等方式解决资金投入制约问题。
(3)发挥鄂州北站在空铁、铁水联运中的枢纽作用。建议建设铁路专线将鄂州北站与三江港、机场等联通。将陆地区域配送和港口、机场直接对接,提高机场、铁路货运、公路货运、水运的竞争力,还通过优势互补,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物流服务。
(4)发挥三江港作为长江中部核心节点港口优势。建议充分发挥三江港作为长江中部核心节点港口优势,积极拓展长江货运航道。向上开通至重庆的航路,打通连接西部地区通道;向下开通至上海的航路,打通出海通道,实现水运至三江港,铁路辐射西南的铁水联运功能。
(5)充分重视各运输方式发展规划之间的协调。建议货运运输使用统一标准的甩挂车,集装箱货车,减少换装时间与成本,并大力推广甩挂运输示范工程,鼓励物流运输企业应用专用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作业水平。同时积极引用新技术,比如中车集团正在研发试验中的的高架轨道智能转运系统,解决长江港口与铁路被长江大堤阻隔造成的高额转运成本问题。
2、建设多式联运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解决“最后一厘米”问题
(1)依托互联网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与交易平台。实现水路、铁路、公路、港口等运输节点的信息发布、运力在线交易、物流路线优化、多式联运解决方案、政府监管、政策发布等功能。
(2)主动对接武汉、积极融入湖北内陆自贸区。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为契机,向国家发改委、海关和商务等部门申请在“一关三检”服务体系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口岸,形成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分拨转运、交易展示、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化物流综合体。
(3)建设“空水铁公”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口岸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业务联动、直通放行的区域大通关体系。
(4)建议鄂州成立多式联运综合协调管理部门或者联协办公室,实现交通运输部门,铁路部门,机场的统一协调,降低重新开单,重信检验检疫等门槛,为“一票到底”打下基础。
3、解决多式联运产业支撑问题
(1)建议结合当前形势及发展环境进行临港产业规划。以充分利用已建、在建、未建运能为目的,进行产业选择、培育。重点突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实现国外和沿海地区向中部的产业梯度转移;着力促进物流业与商贸业的协同发展;培育“临港经济”新增长极。通过产业培育、发展,产生更强劲的物流需求。
(2)要充分考虑各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产业对运输的依赖性。建议发展符合环保要求,有市场需求,且对运输依赖性强的产业。例如三江港应当发挥水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靠相关产业支撑港口规划的最大运能,避免出现汉阳港无法发挥运能的困局。
(3)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建议我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设中部电商基地及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优势,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加强工业物流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仓储设施建设,为制造商、零售商、电子商务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现代物流服务。
其他建议:
1.考虑物流运输产品的多样性,未来需要通过管道运输航空燃油等危化物品,建议我市港口作业区需预先申请取得相应等级的危险货物作业资质,并建设、完善危险品堆场以及安全规范,进而在武汉新港范围内形成危险品运输竞争力。
2.建议与武汉争取洽谈“汉新欧”班列向东延伸,与鄂州接驳,形成“鄂新欧”线路;先拓展至东南亚的新线路,后拓展至欧洲的新线路。内陆及沿海地区货物可通过“铁水公空”多式联运方式,经鄂州中转直抵亚欧,从亚欧的货物可从鄂州分拔至内陆及沿海地区,从而发挥物流枢纽优势。
(来源:民盟鄂州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