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审议并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已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要求“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统筹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李兵同志在我市第七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中医药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因其简、便、效、廉的特色优势,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破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有效举措。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于今年6月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应率先加快建设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中医药能更好的服务群众,推进“健康鄂州”建设。
一、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现状
1、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在我市4家公立医院中,除了市中医医院作为中医专科医院能提供中医药综合服务外,市中心医院设立了中医科及中药房提供中医药服务,其余两家医院均没有提供中医药服务。
2、民营和社会举办的医疗机构:市优抚医院设立了中医门诊,开展中医针灸推拿诊疗项目;12家民营医院有6家开展了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项目。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市26所乡镇卫生院和286个村级卫生室,只有8所卫生院设置了中药房,5个村卫生室开展了中医诊疗服务,中医药从业人员不足30人,其中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且大多职称较低;全市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仅有4个能提供基本中医诊疗服务,且形式单一。全市到目前为止已建有国医堂13个,但因中医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一部分处于闲置,大部分仅能提供少量中医药服务;以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与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了中医区域医疗联合体,但覆盖面不足全市的四分之一。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中医药医疗服务资源不均衡。
与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相比,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头重脚轻”,医疗资源极不均衡。主要原因是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统筹规划不够,发展中医药服务的保障机制和倾斜政策不完善,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不够,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投入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对中医药服务的认识不到位,中医药服务体系内的医疗机构合作不紧密,上下联动的有效模式未形成等。
2、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缺少经过系统中医药理论知识培训的中医药从业人员,导致中医药业务发展停滞不前、水平不高。主要因为一是从90年代开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中医药服务的认识不足,从业人员的储备不够,且现有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没有形成梯队;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与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在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起步晚、占比小、经费少;三是虽然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了认识想引进人员,但全日制大专院校的中医药专业人员因待遇不高、职称晋升难、平台起点低等问题,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即使招聘来了也不安心扎在基层;四是现有的中医药从业人员缺乏常态化的中医药学继续教育,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中医药学的人员屈指可数,专业技术水平在长时间内得不到提高;五是中医药学是经验医学,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去积累临证经验,人才培养周期较长。
3、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学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中医药学崇尚“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生活和工作习惯等问题,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医药学正是指导和帮助人民群众调节身体机能、维护健康状态的一种良好手段,特别是对于预防、康复、保健和慢性病的治疗方面相对西医有明显优势,同时还兼具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等显著特点。但由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学的认知程度还不够、范围还不广泛,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在很多情况下,被动地选择了其他治疗方法,虽然这种情况目前正在好转,但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三、建议
鉴于我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结合调查的情况,为加快建设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的引领带动作用。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市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扩大中医药学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服务业。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优势。调整机构设置,在全市二级以上非中医专科医疗机构设置中医科,鼓励开设中医诊所。在市中医医院的指导下,加强和完善国医堂建设,扩大中草药、针灸、推拿、正骨、药膳、贴敷、膏方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养老、健康教育等方面扩展中医药服务范围。加强上下联动,发展和壮大中医区域医疗联合体,扩大中医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覆盖面,深化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市中医医院国家级和省级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职能,大力开展中医师多点执业、进行临床带教和学术指导、代为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等方式以点带面增强中医药在全市的服务能力。
2、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指南》的要求,要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中医适宜技术设备的配置、人员培训、预防保健、健康促进等的方面保障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各级政府逐年增加、按时定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村级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根据《中医药法》中提出的“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相关要求,参照荆州等兄弟地市的做法,将中药膏、丹、丸、散等传统加工项目和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中医适宜技术等纳入医保统筹报销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允许自制制剂在中医区域医疗联合体内推广使用。
3、加强中医药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建设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关键是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我市目前已选拔50名高中毕业生到医药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随后将到市中医医院进行为期2年的系统临床实践、师承教育、规范化培训,在取得执业资格后回到各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工作,但这与基层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建议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常态化培养机制,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的人才引进及培养。对在基层工作的中医药人员在经济、人员编制、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给中医药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服下“定心丸”。依托市中医医院,加强对基层中医从业人员的带教、培训和指导,组织中医药专家定期到基层进行专题讲课和临床带教,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互为补充,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4、加强中医药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依托中医区域医疗联合体,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研究,研究成果在联合体内率先运用,并在全市推广,逐步提高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诊疗水平。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的研发,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
加大中医药的科普宣传力度。加强《中医药法》的宣传,积极开展乡村中医药科普宣传工作,通过“三送下乡”、举办中医健康养生文化节活动、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城乡居民推介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药文化、喜爱中医药、享受中医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