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学习型机关 > 正文
【周末读书】习近平“七一”讲话都有哪些干货 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经典
时间:2016-07-09   来源:网络    浏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7月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640.webp.jpg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在此,为您整理原文中的国学“经典”,不忘初心,继续学习,继续前进。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意思是:明亮的镜子用来照人容貌,过去的事情用来了解今天。

 

 

 
《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

 

出自(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原典: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huī) 惰,玩岁愒(qì)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1472—1529年),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守仁在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任驿丞期间,每天讲学不辍,并书《教条示龙场诸生》以为训示。

 

诸生,明代指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王守仁从“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个方面为诸生立下准则,充分体现了其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立志是为学的基础和前提,它贯穿了为学的全过程。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这是毛泽东早期(1917年)所写一首诗中的诗句。

 

那时初学(游泳),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引自《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1958年。《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自信人生二百年”,意为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白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
“会当水击三千里”,意为一定能施展鲲鹏之志。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出自《大学 · 传十  释治国平天下》。
意思是:得民众拥护,就得到了国家;失去民众拥护,就失去了国家。

 

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出自东晋人习凿齿所编纂的《襄阳记》。
意思是:功绩是凭借才能而成就的,事业是由于才能而扩展开来的。
后人常用这句话强调才能和人才的重要性。

 

原典:
董恢字休绪,襄阳人。入蜀,以宣信中郎副费祎使吴。孙权尝大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於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曾不知防虑於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愕然四顾视,不能即答。恢目祎曰:“可速言仪、延之不协起於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区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权大笑乐。诸葛亮闻之,以为知言。还未满三日,辟为丞相府属,迁巴郡太守。

 

 
己不正,焉能正人

 

“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出自《论语》。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说:“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管理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正人先正己。”孔子把“正身”看作是从政为官的重要方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

 

原意是: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
现在一般引申为:在追寻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

原典: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301.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56.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51.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46.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40.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35.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30.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13.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09.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04.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200.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155.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151.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146.pn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QQ图片20160709180140.png 

Copyright © 2015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鄂州新闻网